上周四,“2017中國制造之美年度評選”公布終評結果,52件產品從全國各大制造企業和設計機構選送的648件產品中脫穎而出,南京僅有3家企業捧回了獎項。
這項由中國制造網、中國貿促會貿易推廣交流中心聯合主辦的評選,是國內的權威工業設計大賽。南京企業在此次大賽上的表現,促使業內反思南京的工業設計現狀:學術實力不弱,為什么在產業上表現“短腿”?專家呼吁,盡快彌合學術與產業之間“裂縫”。
寧企“包攬”文創優秀獎,工業設計獎卻只拿了一個
什么是工業設計?這是指以工學、美學、經濟學為基礎對工業產品進行設計。外行常以為,工業設計就是給產品加個好看的“外殼”,而實際上,它涉及造型設計、機械設計、電路設計等各個領域。
比如一件產品的“普通設計”版本是“能用”,杯子必須能用于喝水,自行車必須能代步,而好的工業設計,是通過對產品的合理規劃,使人們能更方便地使用它們。
今年的中國制造之美評選首次設立了“創意禮品”獎項,僅有的兩個優秀獎(最高獎項空缺)都被南京企業捧回,彰顯了南京文創設計實力。
南京千派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獲獎作品是一套名為《承東西》的絲綢之路主題陶瓷茶具。茶具把大漠景色作為創作靈感,茶杯、茶壺上面用傳統青瓷表現“天空”,下半部分是淺而無序的波浪紋,同時采用漸變沙黃色噴釉,還原一望無際的“大漠”。茶蓋上是一只休憩的駱駝,壺的金屬“把手”是兩座連綿的“遠山”。6件套擺出來,就是一幅栩栩如生的沙漠剪影。
設計師之一劉昕說,這次能拿獎,是和這幾年南京對文創產業的支持分不開的。我們參加比賽幾乎沒成本,圖紙入圍了,政府就發打樣補貼,2000元到1萬元不等,此外還給企業提供一個月的試銷機會。
不過,讓大家略感吃驚的是,這個在南京舉辦的比賽,50個工業設計獲獎作品中,南京作品僅有1個。在“醫療器械及周邊”組別中,南京金百合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的電動輪椅獲得了優秀獎。
終審評委告訴記者,在評選過程中,所有的企業信息都被隱去,只憑產品實力說話。而記者翻看“中國制造之美”這幾年的評選情況發現,南京企業“稀缺”似乎已是常態,2015年南京獲獎企業只有一家,2016年也只有兩家。
專家心中的遺憾:學術能力不弱,產業短腿明顯
無錫道拓創意家居公司此次拿到了輕工日用品及禮品箱包類的最高獎項。這是個可以連續供袋、自動開袋的智能垃圾桶。用戶踩下垃圾桶踏板,垃圾桶底部就升起一個大夾子,抽出一個袋子,并張開“嘴”撐開塑料袋,黏在垃圾桶邊沿的可移動自粘膠上,供人們盛放垃圾。
該公司的工業設計師介紹:“其實我們原本是一家機械設備開發企業,呼應江蘇提出的創新要求,我們開始研發民生領域的新產品。把袋子像抽紙一樣折疊起來可不容易,我們專門開發了新的自動化生產流水線,申請了三四個專利。”
擔綱終審評委的南京藝術學院副院長何曉佑遺憾地表示,南京的工業設計起步都挺早,學術能力也不算弱,但產業有些“短腿”。2008年,南藝成立的工業設計學院,是我國最早的以“工業設計”冠名的二級學院之一,也是“中國工業設計示范基地”。可惜的是,每年最頂尖的畢業生都去了北上廣,南京本土優秀的工業設計公司到如今還數不出幾家。
“工業設計和品牌的關聯度是非常緊密的,過去,江蘇包括南京老名牌非常多,可是如今很多老名牌退出了歷史舞臺,而新的工業品牌,對工業設計的重視不夠。放眼發達國家的產品設計,不管日本還是美國,都是兩個翅膀在扇動:一個是技術翅膀,一個是工業設計的翅膀。”何曉佑說。
部分寧企設立工業設計中心,作品值得期待
終審評委、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教授湯重熹表示,在制造業升級的當今,工業設計并非簡單的外觀美學問題,而是制造業“以人為本”轉型的體現,它要求產品方便、安全、綠色。
大工業發展背景下,工業設計師和工程師是既分工又合作的關系。一臺蘋果手機,要把各種零件、服務放進小小的手機中,從結構、穩定性等方面,工業設計很早就得介入,做整合。而國內的生產制造,常常等工程師把市場定位、技工都做完了,到了造型這一步才讓工業設計師介入,結果變成了“搪瓷盤上裱花”。
記者了解到,在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背景下,南京一些大企業、研發中心開始重視工業設計,籌建企業內部的工業設計中心。去年市經信委公布2016年度南京市工業設計中心名單,有26家企業入圍。
這些工業設計中心能否有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問世,推動制造業的升級,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