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品工業是我國重要的民生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涵蓋了輕工、紡織、食品、醫藥等工業門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消費品工業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形成了覆蓋面廣、結構相對完整的消費品工業體系,為保障和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提供了重要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消費品工業系統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穩增長、調結構、促安全、保供給,推動消費品工業平穩健康發展,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資料圖:消費品工業(圖片來源:互聯網)
穩中向好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
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對工業穩增長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我國是消費品制造、消費和出口大國,目前有100多種產品產量居全球首位,家電、制鞋、棉紡、化纖、服裝等產能占全球的50%以上,輕工、紡織出口占全球的30%以上。
五年來,消費品工業增速企穩態勢有所增強,經濟效益持續改善,全行業經濟運行總體實現穩中向好、穩中提質。2012年到2016年,消費品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的比重,從28.7%上升到32.30%;主營業務收入占全部工業的比重,從28.1%上升到31.1%;利潤占全部工業的比重,從30.8%上升到35.4%;出口交貨值占全部工業的比重,從30.9%上升到32.1%。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三品”工作初見成效。五年來,消費品工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新舊動能加快接續轉換,補短板、降成本取得積極進展,消費品工業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特別是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開展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的若干意見》,部署開展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三品”專項行動,促進消費品工業邁向中高端。
全系統以“三品”戰略為抓手,加強宣傳引導,支持企業提升技術研發能力、創意設計能力、中高端制造能力。2016年,中高端電飯煲、智能坐便器國內銷量快速提升;中水性、中油圓珠筆墨水實現批量替代進口并開始出口;家用電器、紡織服裝、家具、玩具、鞋類、鐘表等消費品行業國際標準的轉化率已超過80%;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自有奶源基地建設比例已由2013年的20%提高到目前的40%以上;99家消費品企業入選亞洲品牌500強,海爾、青島啤酒等入圍世界品牌500強。
消費升級趨勢明顯 營商環境逐步優化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速實施,消費升級趨勢明顯。五年來,消費品工業領域積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實施“中國制造2025”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緊密結合,開展網絡化協同創新設計,提高創意設計水平,推進個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產;推動新材料、生物醫藥和高性能醫療器械產業等重點領域加快發展,協調推進醫藥高端制劑與綠色制造創新中心建設;推動成立“家電業智能制造創新戰略聯盟”“中國服裝智能制造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促進企業協同創新;編制并發布《升級和創新消費品指南(輕工第一批)》,積極引導消費。
創新驅動發展成效顯著,我國個性化定制服裝消費增速超過30%;“筒子紗數字化自動染色成套技術與裝備”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海爾60%的產品實現大規模個性化定制,其“雙創”平臺孵化了2500多個創客小微;“好孩子”全球研發體系擁有7500多項專利技術,每年創造新產品500余款;以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為代表,我國醫藥創新進一步得到國際認可。
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營商環境逐步優化。五年來,全系統堅持問題導向,扎實推進行業管理工作。謀發展,研究出臺了輕工、紡織、食品和醫藥等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意見或指南,加強規劃引導和政策支持;抓標準,組織部分行業開展國際對標和產品品質對比活動,支持標準化技術機構主導或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提升制定國際標準話語權;嚴準入,推進鉛蓄電池、印染、粘膠、再利用(滌綸)纖維等行業準入(規范)管理,依法依規退出落后產能;推改革,配合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鹽業體制改革,不斷釋放市場活力;保供應,推進食品工業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和食品藥品質量安全保障工作,提高供應保障能力;強示范,確定了6個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范城市、12個紡織服裝創意設計試點示范園區以及24家消費品工業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發揮試點示范帶動作用。
消費品工業健康發展事關民生福祉,事關消費持續增長,事關經濟提質增效,做好這項工作的意義重大而深遠。當前,消費品工業仍面臨著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仍然較弱,有效供給能力和水平難以適應消費升級的需要等突出問題,轉型升級的任務仍十分繁重。新形勢下,全系統要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把實施“三品”戰略作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重要內容,把“穩增長”作為首要任務,把“調結構”作為主攻方向,把“抓創新”作為戰略指向,把“惠民生”作為根本落腳點,推動消費品工業保持穩定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 高延敏)
轉自:中國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