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慶云簽下了總投資近百億元的25個重點項目,涉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智能裝備等多領域。這些項目中有一半以上來自京津冀地區,這也是慶云借勢京津冀協同發展,變區位“劣勢”為區域協同發展的“優勢”,加快縣域經濟綠色崛起的一個縮影。
慶云縣地處冀魯兩省三市交界處,作為退海之地,慶云地下水苦咸,地上鹽堿灘,工業基礎也薄弱。為此,他們搶抓新機遇,經濟合作不斷取得新突破。
“我們在慶云投資,就是看中這里一個半小時可到雄安新區,兩個小時可到北京,市場輻射廣闊。”新近落戶的北京志峰集團(山東)志峰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王雪飛告訴記者,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深入推進,慶云發揮距京津最近的優勢,借助與京津冀區域地緣相近、人緣相親的優勢,主動對接、當好配角,大做“北接”文章,著力打造京津冀產業轉移基地,區域位置中心優勢凸顯。他們先后與天津南開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北京通州區等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系,南開大學濱海研究院慶云分院、天津工業大學科技創業園、京津冀產業園相繼建立,為慶云發展“借腦”“借智”搭建平臺。今年3月份,京津冀產業園開工建設,密切了慶云與京津冀之間的聯系,搭建起產業轉移的有利橋梁,增強了兩地整體聯動性,進而轉換成區域整體的競爭能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大項目、好項目落地。
“工業基礎弱是我們的劣勢,如果走傳統的發展道路,不但難以趕上發達地區,而且容易造成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生態環境優正是我們的后發優勢,可以實現彎道超越。”慶云縣縣長孫洪昌說。基于此,慶云充分利用生態環境好這一有利條件,變工業“劣勢”為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嚴把招商引資關口,明確“三個一律”,即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行業標準、法律法規的項目一律不準落地,污染大氣、地下水、土壤的項目一律不予接收,未經專業機構安評、落地后可能存在較大隱患的項目一律不能上馬。
慶云縣委書記王曉東表示,將文化旅游作為支撐發展的主要發力點和核心增長極,全面構建大旅游格局。慶云實施“+旅游”戰略,促進文旅、商旅、農旅、工旅融合發展,打造“處處是風景、全縣是景區”的大旅游體系。今年以來,全縣游客人數突破300萬人次,同比增長13%,旅游總收入13.86億元,同比增長11%。